專注鍍鋅鋼產品加工銷售!
可按客戶需求定制加工
重慶朋川物資有限公司
聯系人:張經理 王經理
電 話:023-68506733 68506922
傳 真:023-68506922
手 機:13594294880
賬 號:110236897532
QQ:365254139
地址:重慶大渡口龍文鋼材市場A271室
作者:skautolife.com 瀏覽量: 0 時間:
日前,省政府辦公廳出臺《關于加強城市運行管理提高應對突發事件能力的意見》,確定“十三五”期間設施建設重點,優先安排城市供水、排水、供電、燃氣、供熱、綜合交通、通信設施、防災避險等與民生密切相關的設施項目建設,加強民生保障設施建設,完善城市運行保障設施。
供水:各市、縣基本建成備用水源地
按照意見,我省將加強城市應急備用水源地建設,按照滿足7天以上應急供水需求,認真制定建設方案。南水北調受水區的市、縣要加快配套工程建設,完成水源置換,恢復地下水應急備用功能;南水北調受水區以外的市、縣,要加快備用水源地建設。改造管材落后、管道銹蝕老化、跑冒漏水嚴重的老舊供水管網。
到2020年,各市、縣基本建成備用水源地,全省完成1200公里以上供水管網改造任務。
供熱:“服役”超15年供熱管網要改造
意見明確,沒有集中供熱或清潔能源供熱的縣,要盡快實現集中供熱或清潔能源供熱。對使用年限超過15年、材質落后、存在嚴重隱患的供熱管網進行改造,提高管網安全系數。到2020年,各市、縣要構建完善“熱源聯網運行、管網安全互通、主力熱源供應、調峰備用補充”的供熱應急保障體系。
燃氣:2020年燃氣普及率達到96%
意見要求,根據本地能源分布情況,加快構建以天然氣為主,多氣源供應的供氣格局。到2020年燃氣普及率達到96%,天然氣使用比重較2015年提高5個百分點。
我省將探索建立跨市的區域性應急保障機制。發生氣源供應嚴重短缺或者中斷等事件,至少保障7天以上應急供氣需求;依法對違章占壓燃氣管道、燃氣設施的建(構)筑物進行清理和拆除。
電力通信:建用電緊張時段臨時購電機制
加強與國網及鄰省電網的銜接和資源統籌,建立用電緊張時段臨時購電機制,增強城市電力應急保障能力。在新建、改造電網時,充分考慮與城市地下管廊建設銜接,實現電力管線同步入廊,提高電力管線運行的可靠性、安全性和使用壽命。
交通:全省建成BRT線路150公里以上
意見明確,我省將完善路網功能,提升路網密度,著力改造危舊橋梁,組成以方格網為基礎,環路加放射線,功能明確、級配合理的城市道路網系統。優先發展公共交通,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系統建設,著力提升公共交通應對破壞、爆炸等突發事件能力。城市出入口、公園、立交橋、碼頭、機場等重點設施,按照有關規定進行抗震設防,提高抗震設防參數水平。到2020年,城市建成區路網密度不低于8公里/平方公里,道路面積率達到15%以上;全省建成BRT線路150公里以上,形成比較完備的突發事件防范和應對體系。
防洪排澇:排水管網雨污分流改造全部完成
我省將以提升城市排水防澇能力為重點,著力解決城市防洪設施標準偏低及暴雨內澇問題。
我省將加快排水管網雨污分流改造,適度提高雨水管網建設改造標準(各市采用國家標準上限;縣級市、縣城一般地區采用1至3年,重要地區采用3至5年;新區建設采用國家標準上限),逐步完善城市排水管網系統,提高應對暴雨排水能力。到2020年,各市城市建成區20%以上面積完成海綿城市建設,全部完成排水管網雨污分流改造。
地下管廊:各市建不少于20公里綜合管廊
意見提出,地下綜合管廊要按照100年的設計使用年限和環境類別進行耐久性設計,按乙類建筑進行抗震設防,滿足抗震、人防和綜合防災等需要。到2020年底,各市(含定州、辛集市)均要建成不少于20公里且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地下綜合管廊并投入運營,具備條件的街道架空線路逐步消除。
應急避難:人均避難場所面積2.5平方米
意見提出,我省將依托城市公園綠地、廣場、學校、體育場館等場所建設地上避難體系,完善緊急疏散通道和直升機停機坪等設施,配置基本生活設施,儲備必需的應急物資,增強抗災應急能力。
到2020年,我省將建成功能完善、設施配套齊全的城市應急避難場所網絡,人均避難場所面積達2.5平方米,滿足70%城區人口應急避難需求。
消防救災:接命令5分鐘內到達轄區邊緣
我省將優化消防設施布局,構建“一站多點,以點覆面”的消防站體系。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強化統籌協調,盡快補齊消防站、消火栓、消防供水等設施欠賬,“十二五”期間尚未完成消防站建設任務的市、縣,力爭三年內完成建設。加快第二消防站建設,消防站選址、占地規模能夠滿足消防官兵正常訓練、生活需求,達到接到出動指令后5分鐘到達轄區邊緣的標準。
防災監測:設城市災害性天氣監測警戒圈
加快氣象基礎設施建設,在極端惡劣條件下,能夠保障裝備快速移動、通信穩定可靠、數據準確采集。健全城市氣象監測網,消除監測盲區,提升氣象災害風險區的暴雨、大風、雷電等主要災害性天氣監測能力,設立分災種、分級別的城市災害性天氣監測警戒圈。到2020年,基本建成全方位、多手段、多功能、實施高效的地震監測速報預警網絡,提高地震風險防范能力。
熱線電話
13594294880
上班時間
周一到周五
聯系人
張經理 王經理